上一篇科普文讲的是α-地贫α-地中海贫血,远比想象中常见今天要讲的是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1,什么是β-地贫?血红蛋白正常的结构是1对α类珠蛋白链和1对β类珠蛋白链所组成的四聚体。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完全缺如,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2,β-地贫的地区分布特点是怎样的?全世界约1.5%的人口携带β-地贫基因(虽低于α地贫基因携带率,但依旧很高)。与α-地贫相似,β-地贫突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以及群体特异性。我国β-地贫携带率最高的三个省份为广西(6.66%)、海南(5.11%)和贵州(4.63%),广东、云南、香港、湖南、江西等地亦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也是α-地贫高发区,存在一定比例的α-和β-地贫双重携带者。3,β-地贫的基因突变类型有哪些?β珠蛋白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短臂1区5带4亚带(11p15.4)。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缺陷所致,大部分是点突变,少部分为基因缺失(与α-地贫不同)。11号染色体的2个等位基因,一个来源于母亲,一个来源于父亲。2个β等位基因都有相同致病突变的个体称为纯合子;只有1个致病突变的个体称为杂合子;2个等位基因的致病突变不同的个体为复合杂合子。重型β-地贫的基因型为纯合子或者复合杂合子。举个例子,如果双亲均为β地贫杂合子,其子女出现重型β-地贫(纯合子或者复合杂合子)的几率是25%,杂合子的几率为50%,正常的几率为25%。4,β-地贫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与α-地贫相似,β-地贫个体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分类如下:a,携带者:通常无症状,血液学检查可见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改变和轻微贫血。b,中间型β-地贫(thalassemiaintermedia,TI):通常在2岁后起病。c,重型β-地贫(thalassemiamajor,TM):多在生后3-6个发病。中间型和重型β-地贫出生时和新生儿期一般表现正常,而后主要表现为慢性的,进行性的,中到重度的溶血性贫血。在无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可出现面色苍白、肝脾肿大(脾大更为明显)、地中海贫血特殊面容(上颌前突、颧骨隆起、眼距增宽、鼻梁塌陷)、骨质疏松、关节病变、发育落后、矮小、贫血性心脏病等。如果没有接受输血治疗,多数在5-10岁因为感染诱发了心功能衰竭而死亡。要强调的是,如果输血的同时没有配合规范的去铁治疗,可能诱发心、肝和其它内分泌器官的损伤及并发症。5,如何诊断β-地贫?典型的临床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F含量增高、家族史可作出临床诊断。基因诊断可明确诊断。6,如何治疗β-地贫?β-地贫基因携带者通常无症状,无需治疗。中间型β-地贫一般不需要输血,仅在感染、手术、妊娠、生长发育迟缓等特殊情况下,由专科医生评估指导下输血。重型β-地贫需要规范性终身输血和去铁治疗:输血的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浓度接近正常水平,保障身体的携氧能力,抑制自身骨髓中缺陷红细胞的产生。血清铁蛋白检测是反映机体铁负荷最简单使用的方法,也可行肝穿刺活检测肝铁浓度(有创操作)。一般去铁治疗的时机是在输血次数≥10次、血清铁蛋白ug/L或肝铁浓度7mg/g干重(具体由专科医生评估指导用药,定期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根治此病的唯一途径。7,如何预防β-地贫?开展人群普查、做好婚前检查、产前遗传咨询等,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37(03)

中华血液学杂志,,39(9).

中华儿科杂志,,56(10)

Dr哆啦

给加个??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xw.com/kjsczl/144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