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文庙,不禁惊诧,哈尔滨竟还有如此规模的古典式建筑群落。

难怪有人说,将它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相比,也不遑多让。

朱红的墙垣与殿堂、门庑围合而成三进院落;黄、绿两色琉璃瓦铺就庑殿顶与重檐庑殿顶,富丽堂皇,气势轩昂;中轴线上,泮池如月、虹桥飞架,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自南向北依次递进;两侧牌楼、配殿、掖门与石碑均衡对称;白玉雕栏玲珑剔透,龙墀、石碑刻饰精美,和玺彩绘熠熠生辉……

这座中国最年轻的文庙,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宫廷画卷,无一处不向来人展示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雕梁画栋之美。

我曾写过极乐寺兴建的背景缘由,而文庙与它一样,也是东省特别行政区政府为制衡城里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和镇守南岗这条哈尔滨“龙脉”而修建的。

据说其修建的标准极高,光是选址就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经过反复测量估算,最后在堪舆大师的指点下确定下来。

而其设计者和参建者都是从全国“海选”出来的。设计师是当时建筑界名气非常大的陆士基和张象昺,他们的按大祀祭孔仪式规格设计的大型仿清古建筑群图纸从全国各地多达20套方案中脱颖而出。近百名参建者,也是经过重重考试,精心挑选而出的能工巧匠。

建筑材料亦是优中选优,砖瓦木头、颜料金箔,全部来自全国最好的产地,河北的汉白玉石,江苏的彩绘颜料……从年10月动工到年8月建成,三年的修建期间,仅负责运送货物的马车就动用了余辆,许多材料的运送费用甚至已超过货物本身的价格。

如此耗时耗力修建的文庙,在规模和建筑艺术上都尤为突出,却并非完美无缺,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状元祭庙。依照文庙惯例,无论什么地方修建祭孔庙宇,都必须由当地的状元来祭祀孔子,然后才能推倒影壁,修建正门,不出状元就永远不开正门。落成于民国时期的哈尔滨文庙,此时科举制度早已被废,没有当时的状元能来这里祭祀,所以至今没有开设正门。不过,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它才有了与各地文庙不同的独特之处。

年11月,文庙建成后,时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张学良亲自为其撰写《碑记》,这多多少少弥补了一丝遗憾,而在碑记中,他以凝练的语言记述了东北面临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修建哈尔滨文庙重要意义,他主张尊孔、祭孔,借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抵制帝国主义列强的精神文化侵蚀,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推动祖国自强。

“今欧美诸邦,类皆厌兵戎而趋文化,其究哲学者,且旁搜中国经籍,以尼山之学为能止至善,而共深其企向,盖世界大同之机兆,而孔教之气昌矣。”

此外,虽没有状元祭庙,但大成殿横匾上“道洽大同”四个字,却是由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题写的,如今,它也是哈尔滨文庙修缮后唯一幸存的珍贵历史文物。

大成殿是整座文庙的中心,也是祭祀孔子的主殿,重檐庑殿顶式的建筑,可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相媲美,面阔十一间的格局在文庙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顶层飞檐上的走兽也打破了原有只能摆设六个的格局,摆设了十个,依次排列为骑凤仙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

双重飞檐中的海蓝色竖匾上,木刻贴金的群龙,紧紧团护着三个金色的大字:大成殿。殿内供奉着孔子及四配神和十二先贤的牌位与塑像。

大成殿两侧的东西配房,原本是供奉配享孔庙先贤先儒牌位的地方,如今被辟为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的展厅,里面陈列着以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汉文化传统婚俗等为主题的相关展品。

去文庙的那天,恰巧赶上一场幼儿园毕业典礼,稚嫩的孩童们身穿古装改良版学子服,在孔子像前行礼谢师,严肃恭谨,又以朱砂点额,聆听老师对他们美好未来的寄语。

这样的活动据说在文庙屡见不鲜,作为传统文化的体验基地,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开蒙礼”和其他传统文化活动展演,让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礼”的神圣。

大多数的时间,文庙是安静的,虽处在热闹的城中心,却仿佛自带结界般遗世而独立,寥寥游人安静地来安静地离去,此时于殿宇楼阁、庭院花木间信步闲游,便总能生出一种“宫垣深深几许,红墙一梦浮生”的况味……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nxw.com/kjschl/15224.html
------分隔线----------------------------